生活中最為傻大笨的東西莫過于建筑物。然而,這個傻大笨已經智能化。美國1984年首次出現智能建筑,第二年日本建成智能建筑,1991年中國廣州建成智能建筑,就是"廣州國際大廈〃。它們是怎樣的呢?日本的智能住宅可以根據天氣自動調溫、開關窗戶;法國的智能建筑可以自動跟蹤太陽。連建筑物都智能化的今天,大數據分析當然更加超前。
大數據分析呈現三大趨勢:智能化;常態化;便捷化。
數據技術智能化,最為知名的當屬態勢感知。它充分利用大數據、可視化建模分析等技術,進行大數據存儲計算、挖掘分析、場景引擎分析、態勢分析、調查分析、安全監測、安全處置等行為,幫助用戶實現全面的態勢感知。
數據分析常態化。在疫情防控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進行不同側重點的數據查詢、統計、匯總。利用地圖、交通、移動通信、支付記錄等大數據資料庫,配合病毒感染模型,可以預測個體感染風險級別。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方便地對資金進行監管。
數據使用便捷化。在南京理工大學,如果一個學生一個月在食堂吃60頓飯,平均一頓不到7塊錢,學校就會給孩子飯卡打錢。學生不需要申請,老師也不知道拿到補助的人是誰,學校只對學號進行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