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tcmoi"></samp>
<legend id="tcmoi"><i id="tcmoi"></i></legend>

<strong id="tcmoi"><output id="tcmoi"></output></strong>
        <optgroup id="tcmoi"><em id="tcmoi"><pre id="tcmoi"></pre></em></optgroup>
        <ol id="tcmoi"></ol>
      1. 潤澤8500多萬人口!70年,南水北調偉大構想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日期: 2022-11-10 08:42:38
        來源: 湖北日報

        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 (長江委供圖)

        1953年2月,毛澤東與林一山在長江艦談論南水北調。(長江委供圖)

        70年前的10月30日,新中國成立四個年頭,偉人毛澤東站在黃河岸邊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p>

        南水北調,這一宏偉構想正式進入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大計,從構想到謀劃、論證,再到分步實施。

        70年彈指一揮,盡管歲月更替,山河變遷,決策者與建設者錨定目標,不屈不撓,克難奮進,將南水北調偉大構想一步步變成生動現實。

        在毛澤東提出南水北調偉大構想7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長江水利委員會,問專家,訪后人,尋檔案,探尋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進程,看到一個大國不屈的成長故事。

        偉人在丹江口“畫了一個圈”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站在黃河岸邊,對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云說起南水北調構想;1953年2月,毛主席在“長江號”軍艦上,與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再次討論了南水北調話題。偉人的視線在地圖上移動,最后停留在漢水與丹江交匯處,用鉛筆指向了丹江口河段。

        治國先治水。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是我國的基本水情。

        1950年,因漢江防洪需要,長江水利委員會就在丹江口開展規劃勘測設計工作。開國領袖的宏偉構想,讓丹江口工程在規劃時就新增了一項更具戰略意義的任務——南水北調。

        從此,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勘測設計工作,歷史性地落在了長江水利委員會肩上。10月29日,在長江委檔案館里,記者看到了一張1957年手工繪制的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圖,分3條線路向北方供水,這就是今天東、中、西線的雛形。

        經深入論證,1958年,中央召開成都會議,確定上馬丹江口工程。

        1959年9月,丹江口工程上馬,湖北、河南、安徽三省10萬大軍懷著為北方供水的萬丈豪情奮戰丹江口。不料想,1962年,因遭遇自然災害,中蘇關系遇冷,蘇聯撤走專家,加之國力有限,丹江口工程一度停工,后被迫修改設計,先建一期工程,設計大壩蓄水位157米。1974年,丹江口工程一期全面建成。

        盡管因為技術與資金的不足,當時丹江口只能做成一期,但是,工程預埋了鋼筋,混凝土表面預留了凹凸不平的鍵槽,為日后二期工程上馬,大壩加厚加高,新老混凝土有機黏合奠定了基礎。

        國力增強,南水北調工程上馬

        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北方用水緊缺矛盾日漸突出,要求南水北調工程盡早上馬的呼聲日益高漲。

        經過幾十年論證,2002年,國務院批復《南水北調總體規劃》,確定工程分東、中、西3條路。長江委負責中線工程規劃設計,淮河水利委員會負責東線工程規劃設計,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西線工程規劃設計,這3條線路均從長江引水,其他兩條線路,長江委配合規劃設計。

        2002年12月,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江蘇省、山東省施工現場同時舉行,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2003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石家莊至北京段開工;2005年,中線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開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2014年12月,中線工程一期建成通水。至此,南水北調工程從宏偉構想變成現實。

        “為了南水北調,幾代長江人接續奮斗。院士文伏波畢生奉獻給了南水北調,他的女兒文丹女承父業,從事南水北調工作,如今已退休。我是第三代從事南水北調工作的長江人?!遍L江設計集團副總工程師黃會勇感慨地說。

        造福華夏澤被蒼生,8500萬人直接受益

        一庫凈水北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后,丹江口水庫開始持續不斷向北方送去甘泉。年供水量逐年加大,從21.67億立方米、38.45億立方米、48.46億立方米、74.63億立方米、87.56億立方米、90.54億立方米,到2022年度的92.12億立方米,達到一期工程設計水平。

        據長江委水資源局統計,中線通水近8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523億立方米,已成為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200多個縣市區的供水生命線,直接受益人口8500多萬人。

        南來之水還注入華北地下水的超采區,對當地河湖實施生態補水。截至今年9月,累計生態補水89.1億立方米。通過水源置換,壓采地下水促進了地下水源涵養和回升。與2015年相比,2021年河南省地下水位回升0.95米,北京市回升約4米,天津市深層地下水位回升約3.9米,河北省深層、淺層地下水位分別回升1.6米、0.5米。

        實施生態補水后,2021年6月底,滹沱河、子牙河、子牙新河及南拒馬河、瀑河、白洋淀、趙王新河、大清河兩條補水線路共627公里河道全線通水,到2022年9月底,斷流多年的永定河實現865公里河道全線通水。

        今年11月1日,2023年度中線調水任務已經下達。據長江委水資源局副局長陳永生介紹,新的年份,將向北方供水72.3億立方米。這個供水數字,統籌考慮了今年漢江來水偏枯因素和湖北省漢江中下游生態用水需要。今年國慶節漢江上游的一場來水,讓丹江口水庫水位蓄到了161米,為明年供水提供了保障。

        首個后續工程開工,構筑國家水網主骨架

        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南陽召開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偱。長江委一位負責人稱,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為一個工程召開座談會,還是第一次。座談會提出“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新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并對南水北調后續工程提出6點要求,即: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遵循規律、堅持節水優先、堅持經濟合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構建國家水網。

        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引江補漢工程可研報告。

        7月7日,引江補漢工程在我省丹江口壩下開工,這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標志性工程。工程總投資近600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108個月,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丹江口水庫壩下,沿線依次穿越宜昌、襄陽和十堰。輸水線路總長194.8千米,設計多年平均調水量為39億立方米,設計引水流量170立方米每秒。

        工程實施后,中線北調水量可由每年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1億立方米,同時向漢江中下游補水6.1億立方米,工程輸水沿線補水3億立方米,造福華北與湖北人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冬林 黃中朝 汪彤 通訊員 張兆松 秦建彬)

        責任編輯: 段凌霄
        方針政策權威發布,網上問政快速回應,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十堰發布
        • 歡迎關注十堰政府網官方微信“十堰發布”。
        • ① 打開微信——發現——掃一掃,掃描左側的微信二維碼關注。
        • ② 打開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發布”“syfb0719”關注。
        久久香综合精品色综合
        <samp id="tcmoi"></samp>
        <legend id="tcmoi"><i id="tcmoi"></i></legend>

        <strong id="tcmoi"><output id="tcmoi"></output></strong>
            <optgroup id="tcmoi"><em id="tcmoi"><pre id="tcmoi"></pre></em></optgroup>
            <ol id="tcmoi"></ol>